当前位置:首页>昭通文化
昭通市坐落于云南省的东北部,位于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地处金沙江下游的沿岸,又被称为“小昆明”。昭通在历史上曾作为云南地区通往四川与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因此又有着“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称谓。在1950年以前,昭通市一直就是云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甚至近代云南的伟人全部都是出自于这里。昭通古时被称为“朱提”和“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后,这里便成为了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代“南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因此成为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昭通市有着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1982年在昭通市北郊过山洞出土的一枚人牙化石,经鉴定后确定为“早期智人化石”,其距今约10万年,被称作为“昭通人”,这个发现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至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证明了昭通市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传统技艺】
可以说在中国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逢年过节的时候,苗族人都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芦笙会,伴随着芦笙的音乐起舞,用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芦笙作为一种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居住的地区流传非常广泛。据相关史料文献的记载,芦笙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当时宫廷就已经出现了芦笙的演奏,芦笙在当时被称为“瓢笙”。云南省昭通市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云南苗族聚居区的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这里的芦笙是以苦竹、桦槁树皮、杉木以及铜片为制作材料,利用刀、锯、刨、凿、钻、锤、剪刀以及炼炉等工具制作而成。传统的芦笙是由笙管、笙斗以及簧片等三部分构成,通常发音管为六根,如今,在继承祖传秘技的基础之上做出了创新,将发音管改成了八根或者十根,同时又通过在高温冶炼黄铜笙簧片的时候,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铅,从而增强了芦笙簧片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制成的芦笙发音更加响亮动听。
【历史文化】
昭通市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全市目前共发现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二十余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鲁甸野石山遗址、马厂遗址以及巧家小东门新石器遗址等,年代大约在四千年上下。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科研处1983年所编写的《科研情况简报》第六期及其相关论文的公布,通过对安阳殷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的技术检测,证明了距今三千年前殷朝铸造青铜器的铜矿是来源于如今云南的永善与巧家地区。这里很多战国到秦代时期的墓葬所出土的器物,其中有些体现了滇文化,有些蕴含着巴蜀文化的因素,还有些与邛都文化相近似。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是,昭通市的盘营、水井湾以及白沙等地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都具有“刻画符号”,或者是一种古代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其中最为著名的《孟孝琚碑》就与“粱堆”有着密切的关系,崖墓分布于这里的九个县、区,数量近千座,为云南之最。
【红色文化】
中央红军在1935年2月长征进入云南威信以后,中央政治局在当年的2月5日至9日,在威信水田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以及扎西江西会馆连续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后来这三次重要的会议史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以博古交权作为标志,这次会议彻底的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统治,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实现了新的战略转移,这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艺术】
观斗山是昭通地区一座有名的宗教名山,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好座观斗山,一脚踩云南,一脚踏四川,山山岭岭排两面,九龙金狮把门关”。观斗山据记载,是因为有异人盘坐方石观星斗而得名,其中尤以吴三桂在此观星斗的传说流传最广。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代,共建有九殿,这里的石雕群规模宏大且造型精美,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高治国于1992年在这里游览后题写了“观斗天下绝”。观斗山是云南仅有,且全国极为罕见的石雕艺术宝库,如今遗存有雕像64尊,浮雕300多组,这些都呈现出了文化、艺术、美学、佛学、道学以及儒学等方面珍贵的价值。
100%原产地发货
精筛细选 品质保证
专业物流 快速安全
安全保证